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徽钦二帝手下没有大将吗?为什么会出现靖康之耻? 正文

徽钦二帝手下没有大将吗?为什么会出现靖康之耻?

2024-05-08 10:09:36 来源:口口声声网 作者:百科 点击:740次

徽钦二帝手下没有大将吗?为什么会出现靖康之耻?

导语:

靖康之耻的徽钦发生,是帝手人祸,也是下没北宋制度腐朽到最后的总爆发。这不是将为靖康说什么大将就可以摆脱这个命运的。靖康之耻是出现北宋官吏集体腐败的一个凸显。靖康之耻是徽钦北宋徴钦二帝昏庸懦弱的体现。靖康之耻是帝手北宋以文抑武为主,兵制,下没军事制度崩溃的将为靖康先兆。是出现百年对武臣,士兵限制和打压的徽钦必然结局。靖康之耻把北宋失去燕云十六州,帝手没有骑兵的下没军事劣势最终转化为国破家亡的悲剧。

一,将为靖康鼠目寸光,出现决策失误,联金灭辽,引狼入室。

宋徽宗赵佶登基称帝后,治国无方宠信蔡京,童贯,大兴土木全国收敛花石纲。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赵佶沉迷于长生不老崇信道教。没有深刻意识到北宋的内忧外患,反贪图亨乐,一昧盘剥农民。北宋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方腊起义严重动摇了北宋腐朽统治。

公元1111年,金国在白山黑水中崛起,沉重打击了辽国的统治。在这种战略态势下,金国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决定兴兵灭辽。此时本来应该唇亡齿寒共同对抗强敌,才是北宋正确的战略布局。可惜北宋君臣鼠目寸光,文人掌握军事的敝端凸现。北宋采取了最愚蠢的军事决策,联金灭辽。结果是北宋数十万大军连一个燕京城也攻不下。北宋军队的懦弱无能,终于让灭亡辽国的金国露出了狰狞獠牙。

二,胆小如鼠宋徽宗,懦弱似鸡宋钦宗。人君如此,必然灭亡。

在宋徽宋赵佶道貌岸然的虚伪下,隐藏着自私无能,胆小如鼠的性格。瘦金体的美妙,诗画的无双。在金国铁蹄叩关威吓下,全部成了笑话。一个君主带头逃跑,北宋的军队又有谁愿意卖命呢?公元1125年,金兵第一次攻击到开封城,此时开封城守御良好,金国未必攻得下。可宋徽宗赵佶吓的想逃亡亳州,为了推御责任,匆忙甩锅把皇帝位子传给了儿子赵桓。

可以说宋徽宗赵佶的禅位,彻底动摇了北宋开封守军,文武官员抵抗的决心和意志。好在北宋各地有生力量还在,勤王军队到达开封,才让开封城在金国第一次攻击中,仍然坚持住了。但是军心士气荡然无存。而宋钦宗赵桓面对这种形势,反应是犹豫不决,一会儿听议和派要议和,一会儿又听主战派要主战。结果是金兵围城,被投降派一吓,他懦弱似鸡投降献城了。如此无能,北宋不灭亡没有天理。

最后总结:

靖康之耻的发生,是北宋在政治腐败,军事虚弱,君主昏庸,大臣无能四层打击下的彻底崩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百年的土地兼并,官吏腐败,以文抑武制度的僵化,最终击垮了表面光鲜,实际是外强中干的北宋。





我们总是夸大了名将的作用。这其实是一种聚焦错觉。

聚焦错觉,就是当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某一点的时候,就会夸大这一点的作用。所以,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到名将身上的时候,认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么名将的作用就被大大地高估了。实际上,可能比一将更难得的,是千军。认为只要名将在手,就能大捷在即,这只能是一种天真的妄想。

01.徽钦二帝手下没大将吗?

种师道,荫补文官出身,是大学者张载的学生,后转任武职,长期在西北抵御西夏。可以说,这是一个从基层打上来的大将,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要能力有能力、要忠诚有忠诚。抵御西夏,屡立战功;辅童贯征辽,挽大军于即倒。金人南下,临危受命,担当京畿河北制置使,他是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和彻底的抗金派。

金使王汭在廷颉颃,望见师道,拜跪稍如礼。帝顾笑曰:“彼为卿故也。”

金国使者王汭,在大宋朝堂上不知道有多嚣张,摆明了就是要往死欺负大宋,能敲出多少银子就敲出多少银子。但是,一看到种师道入朝,立即就怂了,马上跪拜行礼。这是一个让敌人感觉到恐怖的将军,能说不是大将吗?但是,后来被一伙投降派摆弄来、摆弄去,老将军悲愤交加、一命呜呼了。

李纲虽然是文臣,却成功组织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虽然没有明朝于谦的北京保卫战精彩,但也结结实实地保住了首都开封。金人见攻城不破,然后开始采用和谈与敲诈的伎俩。于是,李纲被撤职,但是因为开封军民群情激愤,李纲再又复职,继续组织东京保卫战。最后呢?金人撤兵,李纲随即就被撤职,然后被赶出朝廷,先贬到江西、再贬到重庆。

后来,李纲在高宗朝得到了重用。于是,他启用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如宗泽、张所、傅亮等人。而且,改革军政,颁布新军制二十一条,建议在长江、淮河和黄河沿岸建立置帅府,对金人入侵实施大纵深防御。大纵深防御没啥可牛的,关键是改变了北宋内重外轻的尴尬局面。黄河、淮河与长江等沿岸要地置帅,就是把军事力量放在该放的位置上,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节度使模式。这种手段很管用。虽然会削弱中央力量,但灭国在即,国家还要担心地方造反,那大宋干脆投降算了。

但是,李纲在高宗朝也就当了75天的宰相,要么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要么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无论怎么说,李纲就是当不了宰相,即便当了也当不长。

所以,宋朝是败在没有大将吗?在徽钦二帝的时候,除了一个种师道被气死了,其他的主战派大臣和将军都活着呢。而且,后起之秀,如岳飞等,也已经在军中效力了。

02.金人抢劫、但抢过了头儿

金人灭辽后,马上就要揍大宋,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大宋无论老实不老实,金人肯定要揍它。因为金人跟契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物种。

契丹的大辽,一手拿着幽云十六州的赋税和大宋的岁币,一手控着草原和草原骑兵。所以,他能够自力更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虽然一直没有放弃草原,但大辽汉化得比较彻底。简单说,契丹大辽曾经是强盗,除了抢劫中原啥也不会,但现在它已经升级了,也自称皇帝、也建立了国家。所以,大宋与草原的关系,就是大宋与大辽的关系,大辽是草原上的一个稳定的博弈对手。于是,除了战争,大家可以谈判、可以通商、可以搞各种礼尚往来。

但是,新崛起的大金是一个纯粹的草原政权,除了当强盗、去抢劫,啥也不会干。打下了黄河以北,自己也不会治理,甚至连赋税都收不上来。否则,金人也不会打完就抢、抢完就走,跟大宋谈判就是要钱、要女人。大宋放弃黄河以北、放弃开封,把这些地方拱手相让了,金人也无法在这些地区建立统治。岳飞北伐为什么那么顺利?因为金人根本就不怎么留恋大宋的北方土地,打不过我就走,等攒足力量再来抢劫。这就是女真人的行事逻辑。

所以,大金前后两次围攻开封,其目的根本就不是灭国而是抢劫。但是,估计连金人自己也没想到,大宋不仅弱而且怂,抢得过猛,直接把两个皇帝给抢走了。

因此,把没必要各种细节全部忽略,就是一条主线:

草原金人杀入中原来抢劫,中原大宋连抵御都不会、甚至也不敢。然后,金人抢得干干净净、大宋输得彻彻底底。金人本来是想抢鸡蛋,结果连下蛋的老母鸡也给抢回来了。于是,也就有了靖康之耻。

估计金人也很后悔,因为抢得这么彻底,以后还怎么抢?所以,金人在北方先后建立了伪楚和伪齐政权。因为大宋被抢跑了,自己看着大片土地和满是怒火的大宋子民,放牧也没那么多马、杀人又杀不完,只能自己整两只鸡在这下蛋。

03.大宋当真弱得一塌糊涂

唐宋比较接近,所以宋粉们老说大宋不弱,说大宋对外战争的胜率在70%以上,而唐朝连50%都不到。但是,这里有一个统计误区。

一个误区是大宋的胜率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也就是内部搞统一的阶段。这时候的军队,主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骄兵悍卒。草原骑兵只会抢劫,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卒除了抢劫啥也不会。所以,这两伙人碰到一起,肯定是谁也不服谁。五代十国这伙职业军人不仅能打,而且武器还好,要钱不要命。所以,草原骑兵就是在嚣张,也不敢随便到中原跋扈,只能看着这伙人自己打来打去。石敬瑭不割幽云十六州,契丹的大辽就是抢不过去,因为草原骑兵打不过这伙人。

另一个误区是大唐战争的难度系数要高得多,跟大宋不是一个级别。揍高句丽,从长安杀到朝鲜、还跟日本干了一仗;揍薛延陀,杀到贝加尔湖,开疆叶尼塞河;经略西域,跨过葱岭杀到中亚;揍高原帝国吐蕃,青海打完、陇右打,陇右打完、西域打。大唐的对手遍布高原、草原和大海,其战争的难度系数,跟北宋都不是同年而语的。

所以,依据胜率统计,毫无意义。大唐即便胜率低,也是强唐;大宋即便胜率高,也是弱宋。

弱到什么程度?

东京汴梁聚集的大宋禁军,甚至连马都不会骑,只能征调西北的野战军。而西北野战军,也就是种师道的军队,其战力也就勉强跟破败的辽军僵持一下。因为童贯联金灭辽的时候,大宋这方面的战绩一塌糊涂。被女真骑兵打得头也不敢回的辽军,一路向南就能把宋朝军队冲垮。这时候,还怎么好意思说大宋的战争胜率如何。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时候,种师道对宋钦宗说:

女真不知兵,岂有孤军深入人境而能善其归乎?

但是,女真人根本就不用什么知兵。怎么打你怎么合适,打你你死、灭你你亡;打完了就一边抢劫、一边往家走;你也不敢追,追了就回马枪弄死你。即便种师道在世,女真人是怕他一下下,然后就不怕了。因为北宋的军队不堪一击,霍去病、李广在世也没用,直接开干就行。

04.大宋为什么这么弱

从金人的角度说,是抢劫抢过了头儿。大宋呢?大宋,就不是一个准备打仗的政权,也没有准备打仗的军队,弱得一塌糊涂。

大宋为什么这么弱?

不说大宋之前的五代十国,这伙骄兵悍卒谁也惹不起;但是,往前推,中原民族打蛮夷,也是碾压式地痛揍。强秦、大汉、盛唐也不说了,就说汉末到三国,中原打成了十几个大小诸侯,但东胡的乌桓、草原的匈奴却从来不敢嚣张。原因就是这里面有一个文明代差的问题,政权效率、文化凝聚以及技术手段,中原碾压草原。那么,大宋这个中央帝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大宋之弱是整个国家系统的弱,什么名将领兵也没有用。

一个是社会基础。秦朝统一中国、汉朝整合中国,然后中国内部可以说没问题了。中原大地是统一的市场、统一的政权、统一的意识形态。但是,内部没问题了,外部还有问题,就是中原政权必须面对草原问题。于是,从秦汉到隋唐,根本就没有什么皇权不下县。编户齐民、重农抑商就是例证。老百姓不是怎么自己舒服就怎么生活,而是国家怎么方便管理怎么生活。编户齐民才能数人头征税征兵,重农抑商才能把财力集中到国家手中。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干草原。整个中央帝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管制模式。但是,宋朝因为不用独自面对草原问题,所以汉唐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存在了。王安石变法就是想扭转这种局面,但王安石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因为北宋根本就没有解决草原问题的必要,所以严格管制的社会模式不需要。

另一是庙堂精神。种师道为什么会被气死?李纲为什么弃而不用?因为整个庙堂不是腐败而是集体无斗志,从皇帝到宰相再到文武百官,根本就不想打仗。从澶渊之盟开始,北宋就形成了用钱解决草原问题的路径依赖,因为这种方式的成本足够低,甚至不需要什么成本,给契丹大辽的岁币,开个边贸就能赚回来,甚至还有盈余。所以,对付女真的大金也是这个套路。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前提,就是草原上得有一个稳定的博弈对手。大金刚刚崛起,正式彪悍无前的姿态,它可不是一个稳定的对手。金人当然要钱,但彪悍起来可能要命,抢劫还要杀人。

再一个就是无能战之兵。西北的陕军能硬干一仗,但是,金人太强所以干得不动、自己人又捣乱所以被干死。除了种师道的这支生力军,大宋还能拿出什么像样的军队。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我们把目光全都聚焦到了名将身上,而忽略了战士染疆场、壮士十年归。

唐征吐谷浑汗国,大唐战士沿着河湟谷地猛追不止,沙漠无水就杀军马饮血而战,一直追到今天的新疆,歼其残部。苏定方平西突厥之战,突厥可汗连夜遁逃,胡天八月即飞雪、平地雪厚二尺余,而大唐将士则是雪满弓刀、猛追不止。西突厥可汗所部,与其说是被唐军击溃的,不如说是被唐军追溃的。大唐之强,不止是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还有大唐六百多个折冲府的府兵。这种战士,大宋有吗?大宋没有,而且大宋也不允许有。

所以,大宋就只能一直弱了,弱成了靖康之耻。到了南宋,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中央也能放权了、武将也能被高看一眼了、军队也能顽强一下了,因为南宋再不争气,就不用蒙古人动手,女真人就能冲过长江了。

靖康之耻发生前,是有一个过程的。辽国尚未灭亡,在童贯的建议下,北宋与金人合谋,一起灭亡了辽国。

可是宋朝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连当时辽国的南京燕京都打不下来。整场战争,都是在看金国人表演。

原本承诺给宋朝的燕云十六州,其实也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毕竟仗都是人家打的,而且完颜阿骨打期间还去世了,金太宗不能完全掌握局势。

01对金人态度暧昧,丧失燕云十六州实际控制权。

当时童贯觉得自己的计划十分成熟,宋徽宗得知以后也大为赞赏。这个时候的北宋还是非常牛气的,宋徽宗虽然是文人,却也想要收复故土。

北宋两百年没有收回的燕云十六州,如果能在自己手里被收回来,那宋徽宗在历史上一定会留下文治武功的称号。

所以宋徽宗让童贯放心大胆地去做。这个时候宋金两国签订了一个协议,辽国灭亡以后,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可是宋朝要将原来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这便是海上之盟。

此后宋金合伙对抗辽国,宋朝根本就打不下燕京,可是金国却势如破竹。按照约定,金国将燕京以及下属的九个州中的西部六州都还给了宋朝。

四年春正月丁卯朔,始朝日。降臣郭药师、董才皆赐姓完颜氏。戊辰,宗弼取汤阴,大抃攻下浚州,迪古补取黎阳。己巳,诸军渡河。庚午,取滑州。宗望使吴孝民等入汴,问宋取首谋平山者童贯、谭稹、詹度及张觉等。宋太上皇帝出奔。癸酉,诸军围汴。甲戌,宋使李棁来谢罪,且请修好。宗望许宋修好,约质,割三镇地,增岁币,载书称伯侄。戊寅,宋以康王构、少宰张邦昌为质。---《金史》

可在这之前,这里的百姓大部分都被金国人给抓到了东北做奴隶了,也就是说宋朝得到的,只是一座座空城。

此后完颜阿骨打病逝,彻底归还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也被搁置了。虽然金太宗一直强调要按照条约行事,可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却表示拒绝,并且一直谋划开战事宜。

从宋辽之间的战争中,这两个人看出了宋朝不堪一击的军事实力,所以一味地挑起战争,希望有借口攻打宋朝。

张觉案的爆发,其实就是一个借口。张觉本来是辽国人,后来投降了完颜宗翰,被封为临海军节度使。后来张觉带着人马投降了北宋,结果被金军追杀。

张觉杀退金军以后,逃到了宋将王安中那里。完颜宗望带兵前来强行索要张觉,可是在王安中杀掉张觉送还给金军以后,这件事依旧成了金国伐宋的理由。

02徽钦二宗时期,汉奸太多。

王朝灭亡的时候,其实汉奸也是最多的时候。北宋时期就是这样,金人南下之际,本应该是整个国家的人都要誓死抵抗。

可就是有那么一撮人,他们天生就想着向金人邀宠献媚,所以处处都在做着损害宋朝利益的事情。

  1. 完颜宗望进军开封的时候,种师道的10万西北军已经顺利赶往开封。可这个时候宰相李邦彦却将姚平仲偷袭金军营寨的事情泄露给了奸细邓圭,最终导致姚平仲军全军覆没。这件事也导致李纲、种师道这两位誓死保卫北宋的将领,被撤了军权。
  2. 完颜宗望退军的时候,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带领三万大军,本来准备尾随金军,等到他们半渡黄河的时候彻底消灭他们。宋钦宗和李纲对此都很赞同,结果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一系列投降派,命人在黄河边树立大旗,不允许任何宋军绕过大旗追赶金军。
  3. 种师道认为可以集合大军驻扎在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南下。宋钦宗表示认可,可是吴敏、唐恪、耿南仲这帮人又跳了出来,表示这么一来,如果金军不来的话,这就是在浪费军费。这些人的存在把种师道给活活气死了,李纲也被贬谪到了外地。

由此可见,其实北宋还是很有优势的。当时金军虽然南下,可是实力上不足以彻底消灭北宋。而且北宋也是有名将的,只是汉奸比名将多,而且皇帝更喜欢听汉奸的建议。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宋史》

正是因为这么多小人在宋钦宗耳朵边吹风,导致了宋朝一来错失了重创金军的机会,二来失去了防守的时机。而且忠臣要么被这帮人给活活气死了,要么被这帮人进谗言给贬谪了,这哪里是取胜之道呢?

03金军准备充分,宋钦宗指挥失当。

李纲和种师道这两位,无疑是北宋非常强悍的将领,他们被调走以后,汴京城的防守重任,交给了不懂军事的宰相。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师,军于城西北,遣使入城,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朝廷方遣同知枢密院事李棁等使金,议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遣宰臣授地,亲王送大军过河。钦宗召帝谕指,帝慷慨请行。遂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帝俱。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金史》

与此同时,上次禁军只有完颜宗望的人马杀了进来,可这是完全不同,金军为了这次南征,可以说是筹谋已久。

  1. 首先他们将北宋最为精锐的西军,全都挡在了潼关之内,使得他们失去了南下勤王的机会。又将太原地区的重重围住,最终将其攻破。
  2. 其次,金军分为两路南下,直奔汴京城而来。光完颜宗望这边的人马,就已经增加到了8万人之多。而完颜宗翰这边不断补充兵力,此时也增兵达到了7万人左右。两人合计兵力多达15万人之多。
  3. 再者,宋朝这边在第一次汴京解围以后,军队被四处安放,根本就没有集中力量守卫国都。一部分送到了西北,一部分前往太原,还有一部分则在黄河南岸溃散,完全不成气候。

这个时候的宋朝守军,连金军的一半都达不到。同时汉奸也在充当阻力,唐恪、耿南仲等人严令各地勤王兵马不准入京。

在这种情况下,宋钦宗依旧相信不懂军事的宰相和那帮汉奸,却疏远了贤名的大臣,这一仗不失败才奇怪。

总结:靖康之耻,不是天灾,而是自己作出来的人祸。

北宋和金朝合作,消灭大辽的时候,其实北宋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金朝因为人口严重缺少,所以没有多少兵马。

可是伴随着大辽的灭亡,金朝不仅继承了他们的地盘,也顺道继承了他们的士兵和百姓。这么一来的话,金朝的实力就大增了。

不过想要消灭北宋并不容易,只要北宋防范得当,一定可化险为夷。可是这个时候的北宋却偏偏选择了不断退缩。

作为中原王朝,最起码挺起胸膛的勇气都没有,这帮汉奸们还没有打仗,就打算向对手示弱,最终造成靖康之难,可见是认为的后果。

参考资料:

《宋史》

《金史》

假如一个王朝要覆灭,名将又如何挽救一个危亡的时代呢?显然名将是无法扭转历史的进程的,包括靖康之耻也不是一两个名将可以改变的。

比如秦末名将章邯,不是他不能打,是历史的进程让必须失败,当然大家后来都知道了结局,知道结局后的上帝视角就轻松了很多。

名将就不打败仗了吗?名将诚然为赢得战争带来了很多胜算,但是他们无法主宰朝堂,朝堂之上的事情,远比征战沙场复杂得多,将军百战只是沙场斗争,而朝堂之上斗的是人心。

大宋王朝真没有大将吗?

因为发生了靖康之变,大家有一个错觉,那就是大宋王朝完全没有战斗力,是一个任由别人宰割的王朝。

再加上宋朝以文人为重,对于武将没有那么重视,这就让人们心中产生了另外一个错觉,徽钦二帝的手上没有能征惯战之人。

事实上并非如此,宋王朝有一些坚决的抗金人士,他们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与金人对抗到底。

比如种师道,虽然是文官出身,可是后来转任了武职,长期在西北抵御西夏。

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不久种师道病逝。

这个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抗金人士,他征辽兵,伐西夏,抗金人战功赫赫,可惜一代名将陨落,再无人与之并肩了。

还有一个文臣李纲,他成功组织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

李纲死守城门,金兵无法破城,想尽了办法。在这场斗争中,宋朝上演了一场荒诞剧目,李纲经历了撤职,再启用,无限循环了好几次的撤职启用。

等金人撤离之后,他就被赶出了朝堂之上,他一路被贬,而随着他的贬谪,北宋王朝已经岌岌可危了。

在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李纲为相,他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不是徽钦二帝时没有大将,是因为各有款曲,无法达成一致,主和与主战派一直在拉扯,内部都无法达成一致,又怎么能抵御外敌。

所以名将在政治斗争面前,很可能就变成了“炮灰”。

金人除了抢没有别的生存途径

金人为何会如此拼命去抢?那一定是有关于生存问题的,而大宋朝为何如此没有斗志呢?原因很简单,经济发达啊,谁在吃饱喝足后还想着打架毁自己的家产呢?

那为何辽国没有金人的猖獗呢?这也可以理解,人家够吃够喝了,干嘛还要去拼命呢?

两个少数民族政权都依靠着大宋王朝吃吃喝喝,大辽手握燕云十六州的便利,还有大宋的岁币供养,而且辽国的汉化严重,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了。

辽国可以自力更生了,那像金人这种新的草原新贵呢?他们不能看着你们吃香的喝辣的吧,于是就先收拾辽国,辽国收拾完了,再转头收拾大宋这头“肥羊”。

金人一开始的目的也就是抢点东西,吃点肉,并没有想过要灭了大宋,他们也担心吃不下这块肥肉,可是打到最后,情势就不同了。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就是这个道理,打着打着发现大宋不但弱,还挺怂。打几下就有人哭天抹地的要认输,认输还不算,还连那些和自己打架的人都收拾了。

于是干脆把皇帝也抢过来算了,这样就可以挟天子以吃“大宋”了,事实证明,确实让他们吃得饱饱的。

大宋的国策有两面性

大宋的国策重文抑武,文人当道就有是非,两派利益冲突之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宋朝真不能战吗?也不是,大宋建国之初,还是极其能打的。

五代十国留下的彪骑悍将们谁与争锋,草原骑兵们能战,这些人也是从刀光剑影中淌过来的,谁也不服谁,再加上建国之初,宋太祖不可能就任由别人打,在他的字典里,绝对没有主和一说,能打绝对打到底。

可是宋太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又做了一件昏事,“杯酒释兵权”,这之后宋朝的国策就以文人为主。

自古文人相轻,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文人婆婆妈妈起来,能烦死个人,最可气的是,宋朝是不能杀谏官的,哪怕唾沫星子喷在脸上也不能杀,宋仁宗曾经被包拯喷一脸口水,还要自己起来擦干净。

文人谏言是好事,可是也有弊端,各个派别结党营私,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文人们斗争得如火如荼,武将们呢?也不会真正去打仗吧,即使开战,各个利益集团又要出来阻拦,种师道、李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金人抢劫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并没有想过要灭了大宋,只是没有想到他们那么弱而已。

大宋建国之初,那些从五代十国的战火中淌出来的骄兵悍将,确实没有几个人惹得起,吊打那些蛮夷之地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后来的国策,以及文人的利益撕扯,逐渐的让大宋的武力值开始下降。

即使有一两个名将冒出来,也会被打压下去,这样的国家体系,注定了会有靖康之耻。而且宋朝还有一个问题,打不赢就用钱解决,长此以往,大家都习惯这个套路了,谁又不想多啃几口这块“肥肉”呢?

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与它们的腐败有关联,单是有几个大将是没什么作用的,人们往往认为岳飞不死就可以光复国土,这只是小说中的梦想,真实情况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国家的强盛,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有正确战略思维的领导团队,还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和优秀将领,以及保证战争的物质。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是有很多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只是区区的万把人,清朝的军队有三十多万,也有火器营,但是败的一塌涂地。九一八事变中国有多少军队,日本又有多少?但是一个不抵抗,就让中国人民受凌辱受苦难长达十四年。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腐败的领导,那么一切都会完玩,什么大将也无济于事!

在北宋历史有两次汴京之围。这两次汴京之围的进攻势如破竹,从东西两路出发,目的直奔汴京。第一次汴京之围,只有东路军队,另外在太原遇到宋军顽强抵抗,守将张孝纯守住了太原,没有让西路军更进一步;在第二汴京之围,金军已吸取第一次交战失败经验,而北宋朝依旧是以前的北宋朝,军事上没有多大的改变,在两军合击下,就有了中国历史最滑稽的一幕——金国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难”。

但因此说,北宋时期没有大将有失公允。

一、宋徽宗、宋钦宗手下的武官

北宋朝还是有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宋徽宗时期,降将郭药师战斗经验丰富,手下的常胜军是北宋唯一一支可以和金国正面对抗的军队。在后来一次与金国的一次作战中,宋军三线合同作战,郭药师的常胜军长驱直入,直奔金国扎住营地,但由于其他两支军队吃了败仗,只得退回城中,后因城中守将投降金国,并要取郭药师的人头,献给金国,郭药师无奈之下,与其被杀头,不如投诚金国。

获得郭药师王牌师支持的金兵长驱直入,直达汴京,在即将围城汴京之时,宋徽宗把政权交了宋钦宗。

在宋钦宗时期仍有能征善战的将领,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等。可惜种师道年迈,剩下种师中和姚古,被宋钦宗派去解山西之围,兵分两路成钳势攻击。在汴京枢密院的催促下,种师中匆促进兵,为了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只能轻装上阵。可惜当军队到达约定地点时,因得到消息有误,两军并没汇合,姚古采取按兵不动,只剩下孤军奋战的种师中。最后种师中战死沙场,而另一路统帅姚古也承担了责任,被免去军职。

到此时,才是真正无将无帅的局面,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三点:

  1. 首先,臃肿的军事机构让北宋将军无用武之地,负责训练的军官不负责指挥打仗,负责指挥打仗的军官不负责训练,造成将军不熟悉士兵,士兵不熟悉将军。
  2. 其次,没有统领全军的将领,无法调动足够资源,众将领各自为战,没有统一调度,虽有兵,也无力与金军一战。
  3. 最要命的是领兵将领没有军队指挥权,制定战争方案的是汴京枢密院。而在枢密院下还设置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个官职来限制枢密院。军权复杂造就了北宋是最不可能发生造反的朝代。

在这样的情况,宋钦宗想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决心已开始动摇,天平上的砝码向主和派倾斜。

二、徽钦二帝在主和与主站之间摇摆不定造成了——靖康之难。

宋徽宗时期,一面与金国议和,一面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外部力量能挽救北宋战争失利。公元1123年五月,已签订盟约的宋徽宗决定接纳残辽投降势力张觉(投降金国)。可惜正当张觉准备接受受封仪式时,金军杀出来,事情搅黄了,后来再逃亡中连宋徽宗的亲笔诏书被金国获取,同时也意味着宋金盟约的失效。

公元1123年八月,宋徽宗重新启用童贯,采纳童贯建议,又招降辽国天祚帝。当时的天祚帝已经是强弩之末(天祚帝在逃亡中,去了西北一带活动)。联合辽国只能给金国带来愤怒。

在飘忽不定的立场下,宋徽宗从没有想过要通过增加军事力量,加强北宋边线防御。

后来的宋钦宗跟宋徽宗也是一个德性。在与金国谈三镇(太原、中山、河间)交割事宜时,金国派遣的是辽国降将萧仲恭,与之交谈后得知他在金国过得并不如意,和他同在金国的耶律余(重要职位)也过得不好,宋钦宗就接着也做了一件跟他父亲一样的愚蠢动作,写密信一封交给萧仲恭,招降他们,但二人并没有反叛金国的意图,萧仲恭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宋国不放他回去,耶律余更加不会了。金军也因此放弃了对北宋的指望,开始新的军事行动。

在与金兵的交战中,缺兵少将领的北宋,朝廷主和派得势,主和派建议宋钦宗罢免主战派的李纲,最后文臣李刚被派到边线防卫北方,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主和派的上台,就注定北宋灭亡。主和派认为金国会不会的再次来犯,已经不重要了,本提议建立战争防线再一次被搁浅,因为已经要议和,再设防线岂不是多此一举。当金兵第二次进攻汴京时,连各路勤王的兵马都没有通知。

三、总结

在宋徽钦二帝手下还是有大将,可惜在北宋复杂制度之下,大将很难发挥作用。

宋徽宗、宋钦宗在主战和主和摇摆不定,错失加强边线军事防线的良机,等金兵已经到汴京城下才反应过来,原来第二次汴京之围来得那么快,以至于在城外的几百枚打炮都来不及拉进城来,成了金兵手中攻城重武器。

既然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手下有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錡、吴玠、吴璘、杨沂中、曲端等名将,北宋的宋徽宗与宋钦宗怎么可能手下没有大将呢,只是宋徽宗与宋钦宗不善于选拔人才与使用人才,显得北宋末年名将凋零,最终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的悲剧。

靖康之变发生的时候,北宋首都东京开封比较空虚,北宋的很多名将都被宋钦宗派到了康王赵构那里,宋钦宗任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名将宗泽为副元帅,而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名将也都在赵构手下,可见宋徽宗宋钦宗的确运气不太好,当时北宋能打的名将大多没有在东京,而宋高宗赵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而金朝军队大举进攻北宋首都东京时,守卫东京的北宋名将大都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将,比如种师道、种师中、张叔夜等。其中种师中救援太原战死,金朝军队大举南下,宋钦宗决心议和,命令地方宋军不许勤王,专心专意罢战讲和,主战派大臣李纲被贬出京城。76岁的种师道悲愤交加而病死。

不久金朝军队逼近北宋京都开封,宋钦宗下手令催曾经平定宋江起义的老将张叔夜入京保卫。

张叔夜接连四天与金朝军队大战,斩杀金军将领金环、贵将。宋钦宗派遣使者出京传递檄文,告示全国各道,宣扬褒奖张叔夜的战功,令各州郡长官率兵勤王,但仍没有军队来勤王。

金朝军队攻陷开封后,张叔夜受伤仍竭力作战。宋钦宗驾车出城准备前往金营投降,张叔夜叩马而谏,但宋钦宗一意孤行投降金朝,张叔夜只能痛哭着再次跪拜,在场北宋军民都哭了起来。

张叔夜后来随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朝军队掳走,63岁的张叔夜途中自缢而死,以身殉国。

可见靖康之耻发生时,北宋首都东京开封的确没有多少年富力强的北宋名将,而像种师道、张叔夜这样的北宋老将虽然非常英勇,但毕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而且宋钦宗性格过于软弱,主动投降金朝任人宰割,而靖康之耻时北宋一些年富力强的名将大都在外,最终被康王赵构所用。

而赵构手下名将如云,而且拥有百万大军,却为了登上皇位,对父亲宋徽宗大哥宋钦宗及母亲妻子女儿姐妹等亲人见死不救,眼睁睁看着靖康之耻发生,北宋王朝灭亡,而赵构如愿以偿南下江南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鲁迅说:中国何尝没有人才?只是一边出生一边杀罢了。

史家评论两宋,常曰北宋无将南宋无相,非也,靖康之时,中兴四将都长成大人了。种家、折家、姚家都是将门虎子。

但你再有本事不会舔狗皇上就不用你。高俅只会踢足球而已却可以当太尉。军官不送礼就不会提拔。社会已经全面腐败,李纲提议反腐败立即被贬。没人敢指责特权。

种师道反对联金抗辽被撤职。

詹度反对独宠郭药师被调出幽州。但蔡攸(与徽宗共妻)上奏撤了三关。

蔡京童贯张邦昌刘豫这种人最吃的开!李纲陈东宗泽张所詹度岳飞这些人谁爱国谁死的快。

你细品。

这个问题不是好问题。北宋出现靖康之耻非战将所能避免,也就是说,即便是有最强的战将,也不可能改变靖康之耻的结果。靖康之康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的,一是联金灭辽,钦徽二帝明显没有没有学好三国的策略,如果有辽的牵制,金不敢攻宋这么远;二是重文官轻武将,文官主持军务的后果是军队的战斗素质太低,无法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相对抗;三是政治昏暗,二帝重享乐轻民生,官员们腐败成风,民众对于国家不仅不支持还有怨恨,如何能抵外侮?四是缺乏敢战死战之决心,开封应当死守而不应轻易投降。

靖康之耻是发生在北宋靖康年间的事件,金兵南下攻占宋朝汴京搜集财物,掳走徽钦二帝及后宫和臣民,导致北宋灭亡。从此宋室南迁,南宋与金朝进入南北对峙的历史状态。那么,靖康之耻是如果发生的,朝庭兵将何在呢?

宋金结盟形势

公元1111年漠北草原大金兴起,宋金结盟共同对抗辽国,订立海上之盟,金宋两路出兵夹击灭辽后,大金占领辽国,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将输辽岁币转给大金国。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国攻下辽土全境,俘虏辽帝。宋军无能,没有打下燕京,只好另加岁币给金,收回燕云大部。宋金兵力量悬殊极大,就给金兵南下攻宋埋下了伏笔。以后,金国利用叛兵留宋宋朝策反的所谓口实两次发兵南下攻击宋都汴京,攻占宋都汴京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历史上称靖康之难,也叫靖康之耻。

徽宗传位太子不合时机,主战派遭受压制

宋金联盟灭辽,金兵战斗力十分强大所向无敌,敌人望风披靡。而宋军十万大军却败于辽国燕京城下。金国的强大弓马坐骑优势充分发挥展现出来,做好了攻宋的军事准备。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辽灭后不久,金人李觉叛逃归宋,宋朝策反原辽国旧臣被金国当做违盟借口,发兵第一次攻宋。当金兵东西两路进攻宋都汴京时,宋朝西军种师道力阻金兵于太原不前;汴京守御使李纲守卫有方,暂时保住了京城免于陷落。金兵一路纵掠周边而去。但宋徽宗吓破了胆,立即隐退,传位太子宋钦宗,改元靖康元年。

靖康之耻历史之时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第二次出兵攻宋,一路从西对付宋朝西军,一路从东攻击汴京。这时,宋朝主战将领遭到排挤出队,文职挂帅调度无方,宋都汴京被金兵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虏,金银财物全部打包,后宫皇族一个不留,臣子机构收拾干净,北入金都,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十分伤惨的靖康事变,靖康之耻。以后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后人感溉不已。

靖康之变以后的历史影响

靖康之变后,导致了北宋的灭亡,金兵南下北方弓马文化进一步融合中原文化了。1127年6月,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改元建炎元年,准备收复失地,从振大宋王朝。然而宋室南迁以后,中原北国归入金朝的统治之下,宋金出现了一时南北对峙的历史局面!

这里是头条文史悟空问答公开课学员湖雨碧潭个人观点,你对北宋靖康之耻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留言点评!谢谢平台!

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娱乐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