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书) 正文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书)

2024-05-08 06:20:35 来源:口口声声网 作者:娱乐 点击:888次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书)

永乐大典是永乐永乐什么时候成书的? ?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主持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成书于15世纪初年。大典大典

永乐大典共收录了3.67万种书籍,编里编共有約11000卷,成的成涉及天文、永乐永乐地理、大典大典历史、编里编文学、成的成技术、永乐永乐医学等几乎包含了当时人类已知的大典大典所有知识,是编里编一部体现中华文明的瑰宝。据记载,成的成永乐大典的永乐永乐编纂历时18年,动用了超过二十万名官员和学者共同参与,大典大典投入十分巨大。编里编而永乐大典收录的内容也十分全面,不仅有我国的古代文化和艺术,还收集了许多中外书籍和技术,如阿拉伯数学、印度医学、欧洲音乐等,是一部载入人类文化史册的重要文化遗产。

永乐大典的出版对于我国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编撰不仅促进了当时科技文化的繁荣,而且为后人的学习、研究、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源。至今,永乐大典仍被誉为中国古代图书学的杰作,被国际古籍界认可为世界上最完整、最宏伟的古籍百科全书之一。

永乐六年,1408年。

《永乐大典》开始编纂是在明永乐元年(1403年)。那时,明成祖朱棣刚刚从他侄子建文帝手里夺来政权,为了表示讲修文治以笼络人心,遂命解缙等人编辑这部书。

1404年编完,命名为《文献大成》。不久明成祖朱棣认为该书内容不够详备,不符修此书的原意,故而又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等参与,重新编修。

这次参加编校、抄写的达2100多人,历时5年,于永乐六年即1408年12月14日完工,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总计近22900卷以上,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赐名《永乐大典》。

明朝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永乐大典》比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时,由解缙等主持编成。全书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共三亿七千万字。辑入的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艺、农艺等图书有七、八千种,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1408年

《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未有任何删节。

永乐大典编纂者?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皇帝下令编撰的,编撰者是谢缙。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林唐语》,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 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

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 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 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明成祖朱棣为了进一步笼络更多的宿学大儒为新政权服务,同时也为了粉饰太平盛世,决定要以编辑一部超越前代的大型类书来显示文化的繁荣昌盛和政治局面的稳定,于是便下了一道诏谕,命翰林学士解缙等,召集人员,把“散载诸书”的古今事物,分类搜辑,“统之以韵,辑为一书”,以备皇帝随时披览。

之后又加派姚广孝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同时还命令礼部选拔内外官员及四方宿学老儒、有学问者充任纂修,选用国子监及外郡擅长书写的生员协助缮写。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参与其事者先后大约将近3000人,总编辑处设在文渊阁。光禄寺供应工作人员早晚膳食。

永乐大典多少字?

永乐大典共有3.7亿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有3.7亿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3.7亿个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1]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

约3.7亿字,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1],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累计参与编纂者超过三千人,全书约3.7亿字,共11095册,是书手用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一笔一画抄录完成的,《大英百科全书》将其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2]它的内容囊括了我国明朝以前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丰富资料,可谓包罗万象。

《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总字数约3.7亿字,是一部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1]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有3.7亿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约3亿多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整本《永乐大典》约3.7亿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累计参与编纂者超过三千人,全书约3.7亿字,共11095册,是书手用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一笔一画抄录完成的。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1]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从哪年开始?

永乐从公元1403年开始的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永乐年间,明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朱棣重视农业发展,勤政亲贤,重用人才,后世将朱棣尊称为永乐大帝。

永乐,明太宗朱棣的年号,1402年,朱棣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1403年改元永乐元年,到1424年,共22年。

永乐墓里有永乐大典吗?

没有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没有

没有,明十三陵保存都十分完整,只有定陵被国家发掘过,不过里面的东西一遇到空气就加速了腐朽,没办法保护,周总理很生气下令没办法保护之前不许发掘。据专家说永乐大典正本很有可能在里面

朱棣为什么修永乐大典?

朱棣主创编撰《永乐大典》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除自己在进入南京城后所犯罪恶的坏影响,主动向天下读书人示好。朱棣这样大张旗鼓地编撰文化大典,潜台词是告诉天下文人:你们的正宗合法皇帝朱允炆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他实行文治,我会比他干得更好。

永乐大典的编撰,再加上恢复科举考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收拢天下士人之心的目的。

第二,收罗天下英才与遗贤,用其所长,防止他们无事生非甚至站到敌对政治势力一边

朱棣梦想着成为一代伟人,所以不仅在武功方面要有所成就,文治方面也要有突出业绩,于是他想到了修书。

朱棣要修的可不是一般的书,他所要求的是“自有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 、卜、僧、道、技艺之言,备集为一书,毋厌浩繁。,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

1.收拢读书人的心,展现仁义。

2.文化的传承,纺织文化被破坏。

3.燃情读书人有事情可做,留下自己的美名。

4.为了完成传承和记录,展现他自己的广阔胸襟

为了光大明朝的威望以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根据清史稿记载所述可知道,朱棣登基以后发动文人墨客一起共修永乐大典。

作者:知识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