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轻”:少年哟,快去创造奇迹! ——以“SF轻小说”网站创作为例 (上) 正文

“国轻”:少年哟,快去创造奇迹! ——以“SF轻小说”网站创作为例 (上)

2024-05-09 01:34:26 来源:口口声声网 作者:时尚 点击:459次

“国轻”:少年哟,快去创造奇迹!   ——以“SF轻小说”网站创作为例 (上)

这一点在轻小说的国轻起源处便显露端倪。在广义的少年说网轻小说定义中,1970年代由朝日SONORAMA漫画文库、快去COBALT文库文库出版的创造诸如《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等系列小说被视为轻小说的奠基之作。《宇宙战舰大和号》小说的奇迹轻诞生晚于动画企划。另一种说法是站创作,由女性作家新井素子与冰室冴子开创的例上、与读者拉近距离的国轻口语风格写作,是少年说网轻小说的滥觞,第一本轻小说为新井素子的快去《开往星星的船》(1977)。这两种说法分别指向了轻小说“注重幻想”与“轻松阅读”的创造不同维度。不过,奇迹轻即使是站创作“口语写作”,也难以与二次元幻想世界分割开来。例上同样是国轻在1970年代,还是高中生的新井素子发出“想要写出《鲁邦三世》那样的小说”的感叹。《鲁邦三世》是当时国民级的漫画作品,作者Monkey Punch,1967年开始连载,讲述个性跳脱不羁的大侦探鲁邦的冒险故事。1969年,由吉卜力公司动画化。御宅族研究学者大塚英志敏锐地抓住这一说法,看到了一种新文学的形态。这种文学的主体不再是现代文学史上那样面对自我、具有深度的“我”(私),而是在由漫画、动画构成的次元中,与现实主义式的人物既相仿又不同的“角色”。由此,大塚英志认为轻小说本质上是角色小说。

大塚英志看到了轻小说的中人物实际上为动画、漫画的角色。东浩纪则在《动物化的后现代1:从御宅族看日本社会》中具体分析了这种角色的特点。他提出了“数据库消费”理论,认为角色产生于“数据库”,是由诸如“傲娇”“猫耳”等一个个萌要素积累而成的,御宅族们反复消费这些萌要素,从而获得精神满足。东浩纪借用科耶夫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分析,指出御宅族这种的生存形态与清高式的后现代主义有着诸多相似。“宅”,可以切断与他人的关联、进而切断在与他人关联中产生的欲望。“欲望”在这里是社会性的,和吃饭睡觉等基本“需求”有着本质区别。“欲望”变为“需求”的背后,是不再能够召唤、动员个人的“宏大叙事”裂为碎片、走下神坛。此时,便出现了“数据库消费”。数据库内构于一个个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萌要素”,外显为由这些“萌要素”堆积而成的角色。“人物萌”成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动物化的后现代1》反映了1990年代的社会现实,2007年,他在《动物化的后现代2:游戏性写实主义》中修正了这一观点。之所以动画、漫画的“角色”能够在文学中成立,是因为“角色”背后的“世界”已在不断成形。由于网络媒介的进步,“宅”已经逐步脱离蜷缩在一隅之内、独自与漫画杂志、单机游戏、人物手办相伴的原子形象了,他们相互联结,相互交流,借由动画、漫画创造的想象空间生存。于是,在现实之外,一个新的世界开始显露端倪。东浩纪结合社会学家稻叶振一郎的“公共性”理论,认为既然“现实”是能够实现高效交流的公共空间,当由动画、漫画等构成的二次元世界足够庞大,它也足以支撑交流、成为不亚于现实空间的另一处“想象的‘共同体’”。此间,人们形成了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词汇”“语法”。而轻小说,正是建立在这个想象力环境中的文学。此刻,对轻小说的认识,已经从它的角色特征,扩大到生产它、消费它的二次元环境中去了。

至此,虽然在通行的看法中,轻小说的定义已经松散到了“作者本人说它是轻小说,就是轻小说”,但借助大塚英志与东浩纪两位学者的观点,我们能够看到轻小说在精美的插画、便携的版本、轻松的语言之外,与二次元世界的深层关联。

说回“国轻”,其起源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的网络输入有着密切关系。1995年,《秀逗魔导士》(1989)小说改编为动画,大大提升了轻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知名度。这种跨媒介改编被称为メディアミクス(media mix),使得原本单一的作品有了丰富的形式。此后,轻小说的跨媒介改编也日趋增多。21世纪初,由轻小说被改编的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等顺着网线漂洋过海,大规模进入国内。于是,在国内二次元受众的印象中,“轻小说”这一概念也稍稍远离了“便携”“轻松阅读”等有关纸本或文学性的描述(既无实体出版、亦无日语背景),直接地与诸如《灼眼的夏娜》(小说2002,动画2005)、《凉宫春日的忧郁》(小说2003,动画2006)等改编为动画、漫画的作品联系起来,注重视觉形象、徜徉于日常生活与幻想世界之间,语言上也受到日语翻译风格的影响。

最早的“国轻”作品已难以考证。如果从二次元影响文学的想象力出发,早在2003年起点中文网创立之初,已有少量动画、漫画的同人创作,譬如为高桥留美子的漫画《人鱼伤痕》创作的同名短篇同人(作者:雨晨.QD)等。可以肯定的是,二次元宅们的原创热情从没有中断过。2007年前后,随着上述动画作品大热,一种被宽泛地认为是“轻小说”的幻想文学也逐步兴起,诸如《亲小说》《飞·奇幻世界》等以青少年为目标读者的纸媒杂志上也会刊登部分“轻小说”作品。不过这时候,有把幻想类作品统统归为轻小说的倾向,比如2009年出版的《龙族》(江南)也曾一度被认为是轻小说。此时,轻小说的资深爱好者们选择认同“日轻”,以写得像日本轻小说为优。2010年,湖南天闻动漫传媒公司与日本角川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天闻角川,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同年,天闻角川举办了第一届华文轻小说大赛,一时间,稿件数量上千,可见轻小说创作的潜能不小。随后,天闻角川在2012年开创“天轻文库”,发行刊物《天漫轻小说》。但出于种种原因,这一官方操持下的刊物生存艰难。该刊于2013年改为电子版,此后也逐渐销声匿迹,石沉大海。

与纸质出版物遇冷形成对比,网络空间聚集了轻小说爱好者,规模日渐庞大。2007年2月, “轻之国度”(简称“轻国”)诞生,它曾是最重要的轻小说资源集中地,主要引介、录入、翻译台湾、日本已经出版的轻小说,极大地扩展了轻小说爱好者的阅读范围。但由于版权问题, 2015年11月初,四名轻国负责人(包括创始人之一“肥王”)被警方带走。“轻国”受到重创。之后,“轻国”撤下盗版资源,只保留了用以讨论的论坛。

与“轻国”成也资源,败也资源不同,“SF轻小说”(以下简称“SF”)则是凭借“原创”活下来的网站。SF在2005年左右便已建站,创始人skyfire与wiseman亦是出于兴趣创办了这一网站,希望聚集喜欢轻小说的朋友们。最初,这个轻小说交流论坛的用户却不多(因为“轻小说”毕竟只是二次元世界在文学上的一个分支),但也吸引到一批核心爱好者前来创作。时间一年年过去,最早一批用户从小学生成长为大学生,由读者变为作者,评论员,成为网站的中坚力量。伴随着二次元文化在网络中广泛传播,新一代御宅族也在电子设备的包围下成长起来,轻小说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SF的规模渐渐庞大,吸引到了95后、00后这些更年轻的御宅族们。这些年轻读者的加入令SF看到原创轻小说具有商业化潜能。自2015年5月起,SF轻小说开始推广付费阅读模式。此时,这个网站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对比业已踏上商业化之旅、逐渐成熟、完善,养活众多作者与读者的几大网络文学站点,“商业化”却才刚刚起步,在温和的收费机制中逐步转轨 ,希望借助网文经验建立起轻小说生产的生态。目前,SF轻小说拥有网文圈可谓最年轻的一批作者与读者,用户自发组成评论组织,志愿参与网站管理,形成了作者读者密切交流、利于创作的良好氛围。

回顾轻小说的定义以及轻小说在国内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再次回到“国轻”。“国轻”是什么,一直是困扰国内轻小说爱好者的问题。曾经,在翻译的日本轻小说作品占据轻小说阅读高地时,人们判断一部国轻“好不好”的标准,是它“像不像”日本轻小说。现在,伴随着媒介革命,中国的网络文学已具有足够大的规模,中国的二次元文化也经历了80、90后的初步积累,开始在各个领域渗透,网络空间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泛二次元”文化圈,这些事实,都在不断塑造着与日本二次元文化不同的文化想象与事实。这种情况下,“国轻”的生产机制,也与“日轻”有着极大的区别。

下面,笔者将就 “国轻”目前呈现出的两个重要特点展开论述。它们无法涵盖这种新兴文学的全部样态,但我们可以试图厘清这些事实:一、谁在写?谁在看?这些写作者与阅读者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二、在他们共同的想象中,有哪些是新奇、有趣,甚至可以说“超越这一时代” 的?

作者:百科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