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诗,并且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李白的诗,常用想像、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他既然能写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于席”等惊人句,将铺地的月光比喻为秋霜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将室外地面月光疑为地上霜比将室内地面月光疑为地上霜似应更贴切些,因室外秋天地面可以有霜,室内则难见。所以,这就引出了《静夜思》中关于“床”的不同理解,一直以来,有两种解释,一是家俱的床,则诗人是在室内,另一解释床指井栏,古代的井设方框围栏,防人跌入,叫银床,若是如此,则诗人是在室外抚井栏对月思乡,这样,抬头望月,地面似霜就都好理解了。
《静夜思》流传中另一个问题是不同版本问题,即“明月”版与“看月”版。
我们国内现通行的是“明月”版,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宋、元时期的《静夜思》却不是这样的。
李白没留下原稿手迹,早期也没有相关资料,《静夜思》最早的是宋朝版本,在宋刊本《李太白文集》(现只有一本日本静嘉堂藏本)、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元人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人高棅《唐诗品汇》等书中,静夜思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均为“举头望山月”,清朝康熙钦定编的《全唐诗》中,静夜思也是保持宋、元的原貌。

顾炳鑫画静夜思
对“静夜思”的改动始于明朝,明人有喜改古人诗文的习气,明李攀龙编《唐诗选》,他将“静夜思”中第一句看月光改成明月光,第三句望山月改成望明月”,明、清时还有一些诗集、诗选中,有的只改前一句,有的只改后一句,直到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采用李攀龙改动的版本,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于《唐诗三百首》流传甚广,于是将错就错,“明月”版成为国内普遍认可的版本了。

刘旦宅画静夜思
而在日本,藏有最早的宋人版本,李攀龙的将静夜思改动的《唐诗选》在日本很流行,但日本人在翻刻这本书时,将静夜思不按李的版本而仍采用宋朝版本,于是,日本流传的一直是宋、元版本,即“山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