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古龙的写作水平真的不及金庸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始于1955年,当时在大公报当专栏作家,以金庸为笔名写《书剑恩仇录》。两年后进长城电影公司,专职编剧,写过多部电影,笔名林欢。再两年后1959年创办《明报》,在自办报纸上连载《神雕侠侣》等大量武侠小说,1972年封笔,退出侠坛。后参加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从事政治、社会等方面工作,是当代作家、评论家、新闻学家、社会活动家。
金庸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又接受西方文艺的影响,他笔下的神奇武功,如九阴真经、北冥神功等与老庄学说有关,小说《天龙八部》的书名,以及拈花指、般若掌、龙象功等出于佛教,他的侠士豪杰,強强调侠义,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他善于摄取特定历史背景铺演故事,亦真亦假,虚幻莫测,写男女之情,严谨正派,虽也写浓情蜜意,但无色情描写。金庸以篇幅巨大的大部头作品取胜,“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笔力遒健、奇情跌宕、波谲云诡,非一般作家所能及,他学贯中西、才情横溢,他的武侠小说,登上武侠小说顶峰,后继者难以超越。
古龙的武侠小说,另辟蹊径,他的小说中的武功是无招式武功,内容是武侠式的推理故事,自成一种面目,博大精神之处远不及金庸,但奇诡曲折却不让于金庸。
看古龙的小说,早期的与后期的水平相差很大。
古龙最初是为台湾武侠小说三剑客(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当代笔枪手,三剑客迷于赌博,常无法按期交稿,请古龙代笔,这期间古龙练就了写作经验,1960年起开始独自创作了几部作品,但他从一开始创作就不踏实不稳定,如苍穹神剑、湘妃剑等皆有不少缺点,结构安排不合理,人物不鲜明,表达意图不清楚,结尾过于仓促,虎头蛇尾,以他的天赋异秉来说,是可以写好的,但年轻时即追求放纵享乐,先拿稿费,有钱就享受,而作品不能按时交付,甚至有两本书写了头,不交尾,书商无奈,找别人代笔续写完成,《剑气书香》、《剑毒梅香》,就是写了个头,拿走稿费,后面由别人续写完成的。
两年后,写护花铃时投入了很大热情,推掉应酬静心写作,但还是放纵了自己心情,漫不经心地完成了小说后半部,看这本书的读者会被前半部精妙构思吸引,看到后半部会不满,有被古龙欺骗的感觉。
后来,一朋友劝他不必执着写小说,可到外面闯荡一下,朋友的话使古龙有所感悟,他觉得自己功未成名未遂,心不甘,终于下决心,开始了认真创作。相继写了剑玄录、剑客行、飘香剑雨等,质量有很大提高。1965年创作大旗英雄传,个人风格已形成,另一本武林外史也很成功。1967年绝代双骄出版,将他的事业推向高峰,此后陆续推出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托起他人生至高点,成了名湾武侠小说顶尖人物。
我个人曾看过二十来部武侠小说,爱看,但控制自己不能入迷,那么多武侠书一入迷就跳不出来,看金庸的小说较认真,当文学作品看,看古龙的纯为是因受爱看推理小说的影响,虽感觉古龙的书比不过金庸的书,但论兴趣还是喜欢看古龙,如楚留香、陆小凤、七种武器,看着有趣,看完也就过去了,不留什么印象。